会员登录→→中国全民补硒工程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中国硒情 > 硒之开发 > >> 正文
认识富硒资源 加快开发步伐
2010-08-27 15:47 来源:未知 点击:

 汉阴自1995年首次发现富硒资源以来,开展了各种有益探索,富晒食品系列开发取得一定进展。在实施突破发展战略新形势下,在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新的市场条件下,加快富硒资源开发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只有立足现状,找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开发现状
  硒是1817年发现的微量元素,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与人体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缺硒会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综合症、肝病、糖尿病、胃肠道病、哮喘、帕金森综合症、癌症等40余种高发病。随着对硒元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硒的认识和作用领域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又不能自身合成,主要从食物中获取,而食物中的硒决定于动、植物中的含硒量,动、植物中的含硒量又决定于土壤,土壤缺硒是引发人体硒缺乏的最根本原因。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
  为此,我县开展了相关探索。1995年5月,我县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杨咏元教授,在我县南区原堰坪、梓龙、塔岭、凤江、天池、汉阳及北区龙垭等乡镇对土壤、粮食、茶叶、人体头发采样分析、化验结果表明硒含量是合理的。1996年5月,我县对凤江、堰坪、杜家垭茶场生产的茶叶样品,请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进行了检测,硒含量为0.14ug/g,该产品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名优产品。
  2004年,我县为实施无公害基地认证(主要是水稻蔬菜)和产品认证,先后在涧池镇、漩涡镇取大米样品3个,送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GB/T5009.93—2003)硒含量0.026—0.056ug/g。2006年,我县申报了陕南突破发展专项———汉阴县富硒食用油新产品开发项目,在技术方案中提出了在富硒区发展基地,在低硒区增施硒肥的措施,得到专家的认可。2007年7月,杨凌圣桑集团公司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雒昆利教授一行对我县南区和北部山区寇家沟(原石煤矿)进行了考察,并采集了堰坪茶厂岩石、茶叶,土样、油菜籽、桑椹、岩层剖面矿石样本,目前正在化验之中。从几次考察专家初步推测分析即部分化验结果表明:1、我县土壤硒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月河川道、巴山浅山区和秦岭浅山区三个区域,并与石煤矿的分布相关,植物含硒量与土壤含硒量呈正相关;2、硒含量呈区域地带分布特征;3、从土壤类型看,黑沙壤含硒量较高,黄泥巴含硒量较低。
二、存在问题
  1、社会认知度低。从决策层到一般民众到企业人士,谈“富硒资源”者众,知其医用营养价值者寡,限于其医用价值大多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县级卫生机构尚未使用硒类药品。广大群众对人体硒含量认识十分淡薄,其膳食结构、饮食习惯、营养滋补等行动中未体现对“硒”强烈愿望。由于社会认知度低,对富硒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的开发,未掀起应有的开发热潮,其行政推动、市场牵动力度均显不足。对富硒资源如何开发,对方案设计、路径选择、开发前景等思虑者甚少。
  2、底子不清。据1995年不完全核查推测,我县富硒区域呈带状分布,因未进行全面普查,目前对境内硒资源藏量、土壤硒含量分布,动植物硒含量水平等底子不清。土壤、水份中硒含量对动植物硒含量的影响尚无科学论证,硒产品对人体硒含量的影响度及产生影响的机理尚无定量规律。因此,富硒资源进入开发阶段基础工作显得十分簿弱。
  3、开发水平低。多数企业对富硒资源的认知程度仅停留在概念上,未做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应有的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已有的食用油、桑果汁、大米、魔芋、茶叶、粉条、豆腐干等食品仅打概念品牌,企业均在打“富硒食品”这一概念,其中成林油脂尚处建厂阶段,圣桑果汁刚刚投产,魔芋、粉条、茶叶、豆腐干等生产企业规模太小,目前全县尚无真正的“富硒食品”。
  4、无科研平台。自发现富硒资源以来,政府未投入专项经费,亦无专人研究它,加之硒元素较难“捕捉”,县级卫生机构、农业、林业、质监部门均无检测硒含量设备,导致检测费用十分昂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基础研究的系统开展。同时,人才匮乏,县农业、工业、卫生等战线尚无“硒专家”,致使研发工作止步不前。
三、开发展望
  1、扩大宣传。据资料记载,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我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一特点说明硒资源的稀缺性。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更是方兴未艾,赋予硒“抑制肿先锋”、“心脏保护神”、“抗癌之王”、“肝病天敌”、“让胃不再‘疼痛’”、“微量无素中的‘胰岛素’”等诸多美誉,显示出优异的高价值特性。两大特性展示了硒资源开发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切实增强富硒资源开发的紧迫感。要宣传领导,引起足够重视;宣传企业,激发投资冲动;宣传群众,认可富硒产品。要在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开展系统连续的宣传报道,响亮提出“富硒安康”,打造经济名片。
  2、培育品牌。围绕菜油、桑果汁、畜牧、精米、魔芋、小食品等优势产业,培育过千万元龙头企业8户,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户,以成林油脂、圣桑果汁为龙头,以品种选育,配方施肥、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发展规范化、优质化油菜15万亩,果桑1万亩,做强“富硒菜油”和“富硒桑椹饮品”两个品牌。以秦龙养殖、红星米业、新鑫米业、川陕魔芋、雷氏魔芋、禾源丰食品等为龙头,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10万头、订单标准化水稻5万亩、摩芋基地1万亩、脱毒红薯1万亩,培育富硒家族第二梯队。引导企业树立以富硒品牌占领市场的经营理念,注重富硒产品的研发工作,不断改进产品制造的工艺流程,推广富硒产品的技术标准,开发真正的富硒产品。同时,加强富硒肥料和饲料的开发,按照在富硒区域发展和人为添加富硒养份的技术路径,推广适生品种,制定技术标准,建设合格的“原料库”。
  3、打造平台。成立汉阴富硒食品研究所,组建专门班子,开展基础性、经常性、系统性研究,为企业有序开发富硒产品提供坚实的基础。开展富硒资源普查,摸清资源藏量、地域分布、土壤、水份、动植物含量等底子,进而制定开发规划,确定大类富硒产品开发技术路径,做到有序快速推进。开展动植物品种硒含量对比实验,培育适宜品种,做好测土配方施肥对比实验,开发富硒肥料和富硒饲料,拓展种养业开发空间。要加大投入,添置检测设备,完善检测功能,降低开发成本。
  4、加强合作。要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兼收并蓄,凝聚开发合力。首先,要加强系统间的合作,把富硒资源开发与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化推广、名优产品认证、地方产品标志认证等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抢占未来市场的制高点。其次,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摒弃行政区域束缚,互通有无,相互借鉴,一体化推进,最终形成“富硒经济区”。第三,扩大开放,广泛做好引商、引资、引智工作,扩张开发主体力量,提升开发层面,加快开发步伐。
四、几点建议
  1、搞好普查。全市开展一次硒资源普查,制定整体开发规划,按照开发“安康富硒经济区”大思路,从政策、组织、资金、人才等方面为有序快速开发提供保障。
  2、建立检测中心。整合农业、卫生、质检等各类资源,增强检测手段,完善检测功能,做到就地检测,随到随检,把实验成本降下来,实验效率提上去。
  3、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在调动企业投入积极性,做好富硒产品开发环节研发的基础上,大量基础研发、共性研究需要政府承担。因此,要形成相对稳定的投入保障,保证研发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有序性。
  4、形成联动机制。一是项目联动。各类项目的编报、论证、审批都要向有利于富硒资源开发倾斜。二是管理联动。各行政管理部门要在标准、认证、批号、商标等各项管理中,关注富硒资源开发,形成开发“绿色通道”。三是业务联动。农、林、水等部门在推广种养殖技术中要把提高硒含量做为一个普遍的衡量标准。卫生机构在医疗、保健、防疫等工作中自觉应用硒含量指标及产品。宣传部门要在主流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有关硒知识。总之,开发安康富硒资源,要凝聚各方力量,发挥一切有利条件,安康人杰地灵,不乏有识人士,经济基础亦有长足发展,只要我们同喊一个调,同唱一台戏,同谋一盘棋,富硒资源这一金凤凰必将冲出秦巴汉水,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9 qmbxg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全民补硒工程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民补硒工程网
网站备案:粤ICP备10234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