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中国全民补硒工程网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硒之资讯 > 地方资讯 > >> 正文
恩施新发现4条硒矿带 569棵深山野茶树因硒身价倍增
2016-09-23 16:00 来源:荆楚网 点击:

 

  深山老茶树都建有“档案” 

 

  谭清波的香辣麦酱。楚天都市报记者蔡青摄

  硒都是恩施市的别名。恩施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是全球唯一获得“世界硒都”称号的城市。最近,恩施又新发现4条硒矿带。

  今日,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在恩施举行,王英的深山野茶,将和其他1100多种硒产品一同亮相。

  深山野茶因硒身价倍增

  9月19日晚8点,恩施土家女儿城,夜凉如水,笙歌阵阵。身着盛装的土家姑娘们载歌载舞,来此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

  城内,一座三层茶楼灯光摇曳,茶韵悠然。店老板王英在一楼刚发完快递,有些歉意地起身迎候楚天都市报记者:“今天是全年销售最多的一天,连饭都没顾上吃。”

  这一天,不包括实体店的收入,王英在天猫网上的旗舰店,实现了3.4万元的销售额,其中有七成是硒茶。

  王英的镇店之宝,是一款富硒野茶,全年只产45千克,每200克售价480元,货早就卖光了,连店里摆放的样茶都有顾客来“打主意”。

  3年前,36岁的王英开始经营老家利川市忠路镇胡家堂的野茶树。

  离她家不远处的凤凰池山谷,两三米高的老茶树,过去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山林里恣意生长,偶有村民采制成粗茶,味道浓涩。

  “只要制茶技术好,这些高山无污染的野茶肯定受欢迎。”她精选了569棵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一一跟踪管理。表哥当她的制茶总监,采叶、摊青、炒制,做出了第一批精品野茶。

  “一开始定价不高,卖得比较平淡。”王英说,第一届硒博会前夕,一个朋友提醒她,把这款茶拿去检测一下,没想到,恩施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每100克茶叶内的硒含量为24微克。按照国家标准,超过7.5微克就是含硒茶,超过15微克则是富硒茶。这款茶不仅富硒,而且里面的有机硒占到了84.2%。

  “茶叶立刻就好卖了!”如今,王英不仅在恩施城内和利川市共开了5家实体店,还在网上同步销售,去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我们在600多亩老茶山的基础上,新发展了2000亩茶园,明年还要开制秋茶。”如今,她正期待在今年的硒博会上迎来新机遇。

  富硒水带火香辣麦酱

  8月20日下午4时许,恩施巴东县清太坪镇桥河村七组,36岁的谭清波正忙着给陶罐封口。

  打碎的小麦被蒸过后,和姜、蒜、辣椒等一起密封进罐子里。日头开始偏西。屋边的空地上,100多个陶罐刚享受过阳光的眷顾,又等着晚上雨露的滋润。

  山里昼夜温差大。这种日复一日的夜露与晾晒,恰如冰与火的撞击,令一坛麦酱发酵、软化,使其醇香爽口,回味悠长。

  满坡是葱郁的树木,山下是磨刀河大峡谷,这个村组就像挂在山腰上。谭清波要的就是这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的麦酱经过三四个月的天然洗礼,再华丽出笼,总是不出小镇就被一抢而空。

  “我还有个‘绝密配方’,就是做酱用了山里独有的锦鸡水。”谭清波得意地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

  这道水,连着一个美丽传说。

  相传,元末战乱时,一个怀着身孕的佘姓女子,被迫逃进了附近的七星洞中,坐着洞中木盆顺水漂出后,正当她又饥又渴时,一只锦鸡飞来,用爪子在地上刨出一股清泉。此后,她就在此搭屋落户,那股清泉也被取名为“锦鸡水”。佘氏后人不断繁衍,生生不息,成为当地门庭兴旺的谭姓大家族。

  回乡考察的武汉老板谭绍军,老家就在清太坪镇。他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3年前就找专业机构检测过锦鸡水,这股山泉不仅含硒,还含有丰富的锶。他想在家乡投资建个矿泉水厂,就是交通太不方便。如今,他已捐资300多万元,打算在家乡先修路,再做大硒产业。

  千年银杏与含硒魔芋

 

  清太坪镇距野三关17公里。根据省地质调查院最近提交的报告,野三关地区成为恩施州新发现的四个富硒带之一。

  这些富硒土壤和资源,给当地带来产业升级,盛产银杏和魔芋的清太坪镇,就此迎来发展机遇。

  镇委书记裴成龙是个1984年生的小伙,在江汉平原长大的他成为选调生后,已扎根山区10年,说一口地道的巴东话,正好成为记者与村民沟通的“翻译”。

  山风拂过,银杏树上青黄的白果掉落下来。阳光透过枝丫的罅隙,落地形成点点光斑。“这棵树有3000年了,十几层楼高,是省内最老的银杏树。”裴成龙告诉记者,该镇是古银杏群落之乡,有120棵千年以上古银杏树,390棵百年以上老银杏树。

  银杏树全身是宝,含硒的白果可以药用,叶子则被收去提炼黄酮素。

  在该镇史家村一组,裴成龙和村民向孔初聊起了家常。向孔初种了5亩银杏树,1亩是密枝的,另外4亩套种豆类作物,主要用来采集银杏鲜叶。“现在正是采叶的时候,过段时间就黄了。”因为含硒,镇里的银杏叶品质好,不愁销路。

  “我这个魔芋怕有四五斤重。”向孔初指着公路旁边菜地里一棵半人高的芋杆说,去年就有两斤重了,没挖出来。这里的海拔在800米以上,是当地俗称的二高山区域,很适合魔芋生长。

  裴成龙却有些担心,魔芋很容易得软腐病,一旦染病就会绝收,“该收的时候就收,染病就不划算了。”向孔初点点头,他在玉米地里套种了2亩魔芋,估计一亩能收4000斤左右。马上就到收获的季节了,如果按去年每斤1.3元的收购价格,收成还算不错。

  银杏和魔芋是清太坪镇的两大重要产业,在硒博会上,也有企业将它们做成产品展出。“今年银杏鲜叶的产值过亿,农民能增收1000多万元,全镇的魔芋种植也有1.8万亩,我们在推进深加工。”裴成龙掰着指头说。

  恩施硒产业如火如荼

  “恩施除了新发现的4条硒矿带,将来也许还有新的发现。”9月21日,恩施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局长张祖清,有些兴奋地向楚天都市报记者表达他的“硒”望。

  这个去年专门成立的部门,国内独此一家。

  “我们要研究保护州内的硒资源,还要加强开发与利用,筹办硒博会就是工作之一。”在张祖清印象中,自从恩施州在2011年获得“世界硒都”的称号后,硒产业发展变得更加迅速,更多人在硒上做起了经济文章,参加硒博会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了。

  国家硒产品检测中心就设立在恩施。记者在此遇到了来自宜城的徐爱国,他提着两个塑料袋,分别装着大米和稻谷。“我们那里不是硒矿地,不过我用的肥料都是含硒的。”他想检测大米中的含硒量,如果效果不错,准备大干一场。

  “我们免费检测了1911种要参展硒博会的产品,分别来自全国25个地方,判定有1158种含硒。”在硒检验检测所负责人廖美林指点的库房里,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硒产品样品,前期的分解工作异常麻烦。比如茶叶,必须先粉碎,再经过高温高压,加入酸碱变成液体后才能通过仪器检测。

  廖美林感叹恩施硒产品的开发速度。去年他们检测了1万多个批次的产品,今年到9月份就已突破了8000批次。“每一块土地的硒含量程度不一,不同作物的聚硒能力也不同,产品是含硒还是富硒,都有严格的国标。”

  无论如何,硒产业正在恩施如火如荼地发展,去年全州的产业总值达330亿元。

  “恩施州有2.4万平方公里,已探明的富硒土壤有53%,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副州长程水源告诉记者,按照“十三五”计划,该州的富硒产业综合产值在2020年要达到700亿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9 qmbxgc.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国全民补硒工程指导委员会
版权所有:全民补硒工程网
网站备案:粤ICP备10234860号